2008-04-20

孫禮珊‧資訊無法限制

互聯網的出現可說是人類通訊科技的一大革命,它不僅推進了人類史上的通訊技術,更為人類塑造了無疆界世界,使身在不同國度或地區的民眾都能更快速、方便及頻密地交流。


這一切有賴互聯網本身的開放特質,每個人只要有辦法與網絡連接,就能從互聯網下載所需要的資訊,同時也可上載欲與其他網民分享的資訊,包括針對
些課題抒發意見與看法。


對於這種開放式的資訊流通,許多人在剛結束的大選前還對互聯網的輿論嗤之以鼻,當中更有高官說“所有的部落客都是騙子”。


過去有些人對新生代及中生代選民通過部落格及論壇網站的嗆聲,不以為意,直到接近投票日時才如夢初醒,但為時已晚;結果成績出爐后,許多之前勝券在握的候選人落得人仰馬翻,這才不得坦承之前忽視了民意,小看了互聯網的影響力。


因此,新聞部長一上任就信誓旦旦要改革隸屬部門管轄的國營電台與電視台,期望與部落客交流、策劃更多尺度比較寬鬆的清談節目及現場直播半小時的國會問答,這一切努力都希望改變人們對電子媒體過去保守的觀念。


或許是基於政治的考量,部長日前卻籲請媒體“適度”採用互聯網,在查閱資料時保持“防範與開放”的態度。這一番言論,著實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所謂“適度”采用如何詮釋?


就如之前所述,互聯網是個開放式的網絡、是全球性的網絡,發展至今它已演變成另一種民間媒體。 既然是開放式網絡、民間媒體,就表示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從中獲取資訊,因此要媒體自我設限,“適度”採用反而有裹足不前之意;即使是媒體“適度”採用互聯 網,民眾還是可以獲得未經過濾的資訊。


如果要媒體適度採用互聯網,是因為擔心人民沒有分辨虛實資訊的能力,這未免過度憂慮及低估了人民的智慧。歷史已證明,在越受保護、越封閉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或民族只能原地踏步,甚至是不斷倒退。


再說,媒體除了廣播資訊,針對人事物進行平實報導外,也肩負著啟迪民智的社會責任;互聯網上的資訊五花八門,虛實皆有,但限制資訊就如盲人摸象,只能觸摸到事情的某一面向,卻讓人無法瞭解到整個實相。


http://www.sinchew-i.com/commentary/node/5307
Semua Kandungan dan Semua komen para pembaca pada blog ini bukan pandangan dan pendirian saya dan Saya tidak bertanggungjawab untuknya.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