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0

顏炳壽‧制度化政黨合作模式

3月8日的大選已為我國民主政治掀開新的頁章。新的政治格局也帶來了諸多不穩定的現象;然而,從宏觀的角度來評論,相信絕大部份國民都會認同新的局面有助於國家民主政治的發展。


新政治格局的產生必然延伸出黨團權力的鬥爭、整頓或重建,廣納賢才與提升問政素質等迫切性問題。接踵而來的,還包括各政黨的選後檢討。


檢討別人尤過於檢討自己者不乏其人;檢討外在因素而忽略本身內在問題的政黨亦比比皆是。肯定的,國家政治生態也將熱鬧一段日子。


而國陣成員黨未來的合作模式也將是國家民主政治轉型的重要指標。


巫統之外的國陣成員黨長期強調“策略爭取” 和“實效成績”。這與我國特有的族群政治客觀環境息息相關。諸多國陣成員黨被視為無法與巫統平起平坐,當家不當權,有一定的政治現實根據。


國陣成員黨領袖甚至因為不能暢所欲言,而造就了被巫統的霸權牽著鼻子走的整體印象。


其實,國陣成員黨對國家政策及特定課題,尤其是族群關係、宗教、文化及母語教育等課題上擁有本 身的立場是理所當然的。畢竟,以單一族群為主的國陣成員黨維護的是其族群為主的利益;倘非如此,各成員黨將失去存活的理由或者存在的價值。


當然,單一族群 的利益不等同,也絕對不能超越國家的整體利益。因此,若各成員黨無法自由表述各自的立場,以達致集體共識,那將與健全的民主程序運作背道而馳;而所謂的合 作,充其量也將只是附庸性的。


真誠的政黨合作,尤其是類似國陣模式的政黨合作,取決於成員黨決策機制的建立,政策制定程序的透明化。當然,無論是國陣還是民盟,在推動國家民主政治議程上,都必須以國家整體利益為主要考量,建立起更完善的決策機制。


目前國陣成員黨的互動,大都只是局限在內閣及州行政會議或者是黨魁部長私下的溝通;成員黨其他 層次的領袖互動程度幾近於零。


然而,內閣會議或者是州行政會議商討的大都是全民共業及當下的政策課題,未必適合深入探討特定族群,及族群與族群之間的問 題。


此外,內閣或者是州行政議會成員,有主次從屬之分,也未必有利於族群與族群間棘手課題的討論。

如何與人共事本來就是一門大學問,更何況是有不盡相同利益考量的成員黨。真誠的共事,也需要各 政黨領袖通過長期的合作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與步伐一致的默契。


因此,國陣成員黨領袖應把國陣最高理事會、國陣青年團及婦女組在國、州與區會層次的會議與互 動制度化,定期探討族群與族群之間的文化、宗教、母語教育及牽涉特定族群的就業與經濟課題(如養豬業、養燕業、園坵勞工、公務員等)。


或許,各國陣成員黨領袖也能因此無須固步自封,在討論棘手與所謂的敏感課題上面對綁手綁腳的窘境。


至於政綱迥異、政治意識型態相左的民盟,該如何維系其權宜性的合作,民眾還將拭目以待。



http://www.sinchew-i.com/commentary/node/5342

Semua Kandungan dan Semua komen para pembaca pada blog ini bukan pandangan dan pendirian saya dan Saya tidak bertanggungjawab untuknya.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