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6

入不入阁其实tak ada apa

Semua Kandungan dan Semua komen para pembaca pada blog ini bukan pandangan dan pendirian saya dan Saya tidak bertanggungjawab untuknya.


杨善勇

马华和民政党经歷大选惨后忧郁症,入不入阁,一时成为民间后大选的火红议题。

困窘毕现之余,早前乃有华团领袖应召取代的建议。

华总义务总秘书蔡维衍博士闻之,不以为然,开口就说:

此举犹如恢復当年大马独立前的甲必丹文化云云。


蔡维衍博士说得客气,意思浅显,信息明确:

华团领导在內阁中仅仅只是为了让內阁呈多元族群结构,实质功能不大,“有人认为马华和民政党的部长在內阁的作为不大,要是委任华团领袖当部长,他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就一句话:民主橱窗的花瓶而已。

何况,何启良博士的 〈政治动员与官僚参与〉 (1993)早有明白的昭示:

族群之间的重大课题大致上已经都尘埃落定,剩馀下来的课题,基本上是“大形”政策下的“小形”政策。接下来的话,就不用说了。


不啻这样,首相署的结构和功能,日渐膨胀,谁不知道?

一个个部长的权限,不少因此消减,剩下的角色,唯有毋关宏旨的剪彩签名。

这一点,1995年何启良博士在〈论马来西亚首相职务的转变──兼论马哈迪的政绩〉已说得清清楚楚:

“今天的首相署逐渐庞大,其组织以及职员人事亦慢慢专业化。在1990/91年,首相署管辖48个分部/单位/分行。

首相署的权力资源之一是集中计划、塑造、协调及履行经济政策。”


检视《医生当家》(吉隆坡:MPH;2011)的索引,我们当可感受这一点,全书812页厚的中文版,仅有寥寥的数个段落,零零星星地提到了“马华公会”的昙花一现,当中较长的两个段落(164-166与238-239)还是1969年之前的论述。


是的,在马哈迪医生的治国记忆里,马华公会的角色模模糊糊,名下的领导和部长可有可无。

我们甚至找不到华裔部长曾经参与国策的记录;

相比之下,前财长达因构成独立的第39章。

地位如此,入不入阁,也自然是tak ada apa。

良辰吉日的5月15日下午5点新内阁的底牌轻轻一开,显示也正是这么一回事:

既没有惊喜,也没有惊奇, 政权排阵的点缀,(暂且)全由505海啸幸存的东马汉官出任。

从今以后,马华和民政注定是一个past tense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