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4

华人海啸」是马后炮 ——大选验证烟囱政治系列(一)

Semua Kandungan dan Semua komen para pembaca pada blog ini bukan pandangan dan pendirian saya dan Saya tidak bertanggungjawab untuknya.


大选过了,结果出来了,纳吉说「华人海啸」。

他是马后炮,因为很多人选前老早就说过了,只不过不是国阵

在说,而是民联支持者在说,用的是「华人反风」四个字,两

字之差其实关键不是文字上的差別,而是选前与选后的差別。  


选前国阵死不承认华人反风,还口是心非地说华人选票回流,

现在才来说「华人海啸」应该是过期无效了?



是不是「华人海啸」呢?可以罗列好几种说法:

(一)华人没海啸。以此类推,非华人更没有海啸。

(二)海啸不止是华人,马来人也有海啸。


以此类推,巫统应该比上一届输得更惨,但巫统却从79席涨到

88席,而公正党退步1席,伊斯兰党退步2席。

难道马来人的海啸选票都流向行动党,结果让他们多贏了10

席?



(三)海啸不要分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或东马土著,海啸是全民


的,第13届大选捲起的是全民海啸。


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如果更务实的话,今后不论政党、选举委

员会、媒体或民间,请不要再划分和討论选区的种族结构,因

为那已经不是关键,而且有分裂人民之嫌。



(四)目前很多人最愿意相信的说法:


这是城市的海啸,城市人进步了,而乡区缺乏资讯,国阵控制

的主流媒体荼毒和控制了乡区人民的思维,就像泰国的红衫军

和黄衫军那样。


甚至有人形容这是专家学者推出的看法。


果真如此的话,或许是件好事,我们今后只需要一个阵线是代

表城市利益的(比如民联),另一个阵线是代表乡区利益的

(比如国阵),就像泰国的民主党和泰爱泰党那样,马来西亚

由此可以进入「健康两线制」时代了。



然而事实可能不完全如此。


烟囱政治下,一些政治人物,甚至一些学者,坚持放大和鼓吹

某一部分事实,缩小或掩盖另一部分事实。


比如放大城乡政治差异,掩盖族群政治差异;或放大族群政治

异相,掩盖城乡政治落差。

这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国阵民联所表现出的政治极端。



以吉打州的选情为例。


民联失去这个州,主要原因被分析为州政府治理不当。

然而除了治理不当之外,难道没有族群政治取向的差异吗?

如果很老实地分析,不难看出中间的问题。


马华仅贏取的两个吉打州议席的族群结构如下:

(N22)GURUN州议席:华裔27%、巫裔56%、印裔17%、投票率84.6%

(N35)KULIM州议席:华裔22%、巫裔60%、印裔17%、投票率85.8%



行动党仅贏取的两个吉打州议席族群组成如下:

(N13)KOTA DARULAMAN州议席:华裔62%、巫裔31%、印裔7%、投票率80.3%

(N11)DERGA州议席:华裔39%、巫裔56%、印裔4%、投票率82.2%


政治工作者都知道,民联的华裔候选人在马来人佔绝对多数的


选区竞选很痛苦,且风险很高。


而国阵华裔候选人若想取胜,绝对不能在华裔佔绝对多数的选

区竞选,否则只能当炮灰。



这是308以来马来西亚政党政治的一个普通常识。



吉打华裔反风比308更猛,但民联却输掉了整个吉打州,还输

得很难看。

试想仅用城乡政治取向的差异,就能迴避族群政治取向的鸿沟

吗?


如果政党不正视族群潜在的裂痕,如果选民选后依旧龟缩到本


身的烟囱里看世界,马来西亚的民主政治就只会停留在自欺欺

人的恶斗年代。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55320:&Itemid=20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