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9

入阁的安慰奖安慰不了马华

Semua Kandungan dan Semua komen para pembaca pada blog ini bukan pandangan dan pendirian saya dan Saya tidak bertanggungjawab untuknya.


515国阵新內阁阵容亮相,高教和教育二合一,各个政府部门因此减了一个,共有24个,正副部长共少12人。

表面观之,似是内阁瘦身,其实不然。

参照国阵当选的议员总数计算,部长的中奖率奇高:

每两位的国阵YB,就有一人应召入阁。


多出那一块块的赘肉,其实纯是新內阁的华裔代表一圈圈的肚腩。

中文报章显著报道,随着马华与民政党因为大选惨败而不入阁, 57名正副部长当中,从原有的6个部长及10个副部长,减至现在的1正1副:首相署部长刘胜权与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


不过,国防部长希山慕丁暂代的交通部长一职,目前仍获公开保留。

尽管这一个部长级别的安慰奖,不能安慰望阁止渴的马华的高层、基层和一众粉丝,内阁布局的伏线所在,用意为何,大家心里想必明白。


不管怎样,此外,大哥大的巫统,仍然牢牢控制了南中国海两岸的大局。

33个的部长职位,共有18位来自巫统,占了55%。

当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财政、内政、贸工、国防,一如既往,都在巫统的名下。


首相署,仍是内阁的枢纽,犹如清朝辅佐朝廷,直属皇帝的军机处,里里外外,共设8个部长之多:惹米基尔、阿都华希、依德利斯、佐瑟古律、沙希淡、南西苏克丽、佐瑟恩都鲁和、刘胜权。


换句话说,内阁接近四分之一的部长,出自首相署。

这样庞大而严密的部署,不是偶然,而是显见了中央权力的集中。

刘镇东先生在〈布特拉再也:解读马哈迪的权力地图〉,举首相署大楼的建筑设计,早有清晰的说明:


布城的首相署大楼,除了中心位置的Perdana Putra大楼(A 组建筑),旁边还有一座B 组建筑(Parcel B)。

布城中心地带第一区(Precinct 1)共有5组(parcels)政府建筑,首相署就占了两组,另外的三组建筑,共有10个部门、12个法定机构。


玄机,都藏在里头,一目了然了。读者一旦回顾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的设立,犹能体会这一点。

当初为AES的承包商辩护,时任交通部长的江作汉乃以“实不知情”回应,正是举证。


这么一问,交通部长的权限和底线,到底是在哪里,大家心照不宣。

既然如此,交通的这一席部长就算归附马华,欢乐也不会回到百万党员的怀抱,又予马华有何补益?


是的,那些年,马华的辉煌和风光,如今顿然成为过去。

告别了1969年,马华失去了贸工部长,也失去马六甲的州元首和槟城的首席部长。

告别了陈修信,马华也从此告别了定夺经济的财长之职。


时至今日,马华还有什么?马华还剩什么?

马华还能要求什么?

沦为一间只有7国11州的微型华小之后,马华的国会议员,算了算,只占了全国总数微不足道的3%!


何国忠博士当年的说辞,正是马华常年困窘的反映:“在拟定国家重要的政策时,马华扮演的几乎是附庸的角色。

即使是本身党内的政治的自主性,经常也受到巫统影响。”

如今马华一败涂地,恐怕就连附庸之辈,也说不上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