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ua Kandungan dan Semua komen para pembaca pada blog ini bukan pandangan dan pendirian saya dan Saya tidak bertanggungjawab untuknya.
內閣名單出爐,有人歡喜有人愁,當中最開懷的應該是巫青團長凱里吧。
他形容,自己“從冰箱走了出來"。
4年前,凱里在巫統黨選中脫穎而出,擊敗強敵慕克力與基爾,當選巫青團長。
不過,勝選的激昂與興奮,很快就冷卻下來,他的勝利未受到巫統領導人的祝福,在內閣榜上無名;
相反,落選的慕克力卻被委予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職。
而凱里在巫青團的副手拉查里也受委青體部副部長。
贏的人沒受委官職,輸的人當官;
團長沒官做,副手卻入閣。這確是令人尷尬的情況。
凱里把尷尬吞了下去,沒有拂袖而去。
或許,他清楚自己再也不是那個“最有勢力的28歲",而昔日布城的“四樓男孩"已與“後巷男孩"(Backstreet Boys)一樣,輝煌不再。
政治人物須懂忍耐
2010年巫統大會,凱里在巫青大會上展現開明的一面,發表中庸進步的演說,但卻無法引起同志的共鳴,掌聲寥寥;
比起前任巫青總長希山慕丁的激動人心,遜色不少。
當時,就有人在會場外對我說,凱里的政途已走到終點。
然而,事實證明,許多人都低估了凱里的能耐。
凱里有一股耐力與韌性。面對黨的冷落,他沒有“發爛渣",反而繼續支持黨領導層,在沒有官職的情況下發揮最大作用。
他收歛了在阿都拉時期的傲氣,踏踏實實地經營政治。畢竟,在政治路上,有高潮有低潮,政治人物必須懂得忍耐,應進則進,應退則退,沒有輪到你上場的時候,就好好沉澱,提昇實力,橫衝直撞,只會壞了大事。
另一方面,凱里也學得很快。
踏入政壇初期,凱里予人開明的印象,是耀眼的政治新星。
隨後,他為了在巫青團內站穩陣腳而走向極端,猛打種族牌,受到華社非議。
當然,他很快發現如此做並沒有太大好處,於是又回歸開明。
依據巫統的傳統,凱里原在4年前就應該入閣,然而在派系阻力下,他不得其門而入,終於最後才憑著自己的才智,兜了一個大圈,踏入內閣。
他的入閣之路,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光明日報/好評‧文:張慶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